今天是:
欢迎访问教育学院网站!

校社共建促教育,赋能助推谋发展--走访翔安后村社区共话乡村振兴,共商校社共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7-12浏览次数:10

为加强社区与职业院校、党员教师服务社会三者之间的沟通协作,进一步促进“校社共育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度融合,推进我校师生团队服务社会工作的深入发展,7月11日上午,教育学院和外国语与旅游学院携手翔安后村社区就 “校社共建促教育,赋能助推谋发展”主题进行了座谈会,与会人员就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共话乡村振兴,共商校社共建。参与此次座谈会的有后村居委成员兼社区妇联主席郭美娜、后村促进会会长兼党委宣布委员宗丹洁、党委组织委员陈冰菊及我校教育学院院长赖满瑢、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兼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岳声、外旅医学院党总支教师党支部教师代表李晓燕等人。后村,是翔安区乃至厦门市远近闻名的状元村。近代该村也很重视办学,由古至今后村的村民就对文化教育十分重视。据悉这些年来,后村学子目前在大学就读加上以前毕业的大学生达四五百人,其中不乏有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等名校,平均十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


               


       座谈会一开始,首先由后村社区妇联主席郭美娜和促进会会长宗丹洁分别给我校一行人介绍了后村现有的教育资源及暑假夏令营公益课程作了详细介绍,并带领我校一行人员参观了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后村幼儿园和后村小学等现有的课堂活动场所及社区课程上课模式。讨论期间,教育学院院长赖满瑢介绍了相关两个学院的教育资源、专业情况和发展方向,并结合两个学院相关专业优势,建议将学院的一些优秀理念、教师群体的丰富经验及学生们的创新想法以课程设计、志愿服务、资源共享等方式引入到后村的暑期夏令营及平时的家庭教育等社区服务群众的行动中去,助力后村孩童的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发展。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陈岳声表示从此刻开始学院师生社团、党员师生团队的助力后村教育振兴乡村之路就此开启,并表示未来双方可以在更多方面更频繁、更紧密地进行合作。本次的座谈会也商议确定李晓燕老师于7月底将在后村夏令营课程中开展“暑期爱国主义教育绘本”主题系列公益阅读沙龙2场及家庭亲子阅读指导教育等主题活动,同时由教育学院老师指导后村夏令营体育类课程志愿者进行教资撰写,本周日(7月16日)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兼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岳声也将作为共建单位代表出席后村第七届夏令营开营仪式,届时参加开营式的还有厦门大学、翔安区检察院、教育局、文旅局、青少年宫,金海街道领导等社会各界教育人士。


                 



       社区是延伸的大学,也是行走的课堂,而大学则是开放的社区,校社共建能更好地补齐社区现有的教育短板,更高效地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由高职院校拓展到社区,进而形成校社教育合力,引领幸福教育进万家,校社共建携手为社区孩子的成长护航;下一步,我校教育学院和外旅医学院将加强与后村社区的良性互动,继续深化共建关系,使有着教育情怀的我校师生成为校社共育的有力推动者和实践者。同时,双方希望坚持党建引领,共享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开拓党支部共建新路径。在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引领高校党员师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把教育情怀融入实践,助推乡村振兴,用实践和奋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此次座谈会双方达成了校社共建、党支部共建的初步意向,在今后的共建活动中也将进一步打造高校师生社团服务后村社区志愿公益特色项目,让更多有创意、有实力的大学师生团队参与后村的教育发展建设,赋能助推乡村谋发展。